阜康能源推进片碱库无人叉车项目 生产效率提升 40%
在科技赋能工业生产的浪潮中,阜康能源按照新疆中泰2025年工作会议“强化创新思维,提升价值创造能力”的要求,锚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方向,将片碱库无人叉车项目列为支部“书记项目”,全面推进“设备、网络、管理”三维智能化升级。目前,该项目已实现1号至4号产线与8个库区智能运输系统的无缝对接,其中4个库区达成连续24小时稳定运转,4个库区连续12小时稳定运转,为生产效率提升注入强劲动能,生动展现了党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。
无人叉车工作现场
项目推进过程中,烧碱车间党员技术攻坚小组联合厂家技术团队,对叉车运行环境进行毫米级测绘,建立精准空间数据模型,为无人叉车导航定位系统提供关键参数支撑。团队深入解构传统叉车操作流程,针对片碱运输中的转弯半径、负载均衡、路径规划等核心环节,开展控制程序优化攻关。面对多层货架堆垛精度不足、多车协同路径冲突等技术瓶颈问题,小组成员查阅百余份技术资料,历经47次模拟试验和23轮程序迭代,最终形成适应复杂工况的智能控制方案。
调试阶段打造的智能运输系统,集成激光雷达定位与车辆调度平台,配置车尾上下固态避障雷达阵列及紧急制动系统,可实时感知8米范围内障碍物,将托盘定位精度控制在6厘米以内,为作业安全与码垛质量构建双重防护体系。工业级无线网络由6台AP设备与车载AC系统组成,实现99.7%信号全覆盖,确保指令传输零延迟。通过动力系统升级,叉车运行速度从7km/h提升至10km/h,3台无人叉车在充电区、产线及库区之间构建起动态协同网络,形成“产线接驳-智能分拣-立体仓储”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模式。
目前投入试运行的无人叉车系统,已实现预设程序下12小时连续作业,精准完成物料装卸、搬运、堆垛全流程操作,运行平稳度较人工操作提升60%。对比传统运输模式,新系统将作业效率提升40%,同步降低70%的人工干预频次,减轻员工作业强度,规避了人为操作导致的安全风险,为安全生产筑牢技术防线。
作为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的典型实践,“书记项目”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通过将党建工作嵌入技术攻关链条,激发全员创新创造活力。阜康能源将持续以创新驱动为引擎,聚焦无人叉车系统的算法优化、能耗管控和场景拓展,推进智能化改造向更深层次延伸。